同城相亲,年入300万
摘要
同城相亲,年入300万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同城流量,一年200万利润
我说比较看好同城相亲这个项目,之后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深度调研这个项目。
在深度调研这个项目之前,我基本上把各大社群,有关的文章都翻了一遍,能加微信的也挨个加了下微信,挨个问了问是否还在做。
不过,得到的答案就是好多人现在都不做了,问完后,信心多少是有点受到打击的。
原因就不讲了,就是肯定没怎么真正做出结果,只是说浅尝辄止做了一下,赚了一点小钱就放弃了。
除此之外,我在抖音、小红书也加了不少做相亲账号的联系方式,也在一些信息流广告主动留了电话,假装要相亲跟不同的相亲红娘打电话拉扯了半天。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没太看懂同城相亲这个生意真正赚的是什么钱,只是单纯的认识为,给想找对象的俩人匹配到合适的人,或者说是靠销售会员、朋友圈广告位来变现。
很多社群的文章拆解基本也是这么写的。
我不是很想放弃,觉得对于这个项目还是了解得太浅。
于是,前几天,我报名了一个线下课程,前天也刚从线下回来,一家山东这边的相亲公司,听说一年能做四五百万的营收,就过去学习下人家的经验。
学成归来,我就抓紧时间,写篇文章做复盘。
因为毕竟是外行,在除了流量以外的内容,基本听的我是一脸懵逼的,但坚持听下来,我还是提取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首先,真正一年能做百万千万营收以上的相亲公司,没有一个是纯靠线上的模式赚钱的。
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也不确定说出来是否合适。
也就是说朋友圈卖广告位、卖平台会员、组织线下主题交友活动,这种根本不挣什么钱。
因为客单价太低了,只做线上,你的客单价充其量几百块钱就封顶了,你想收人家但凡是一千都很困难,因为没有信任,缺乏深度沟通,而这个行业恰恰就是一个极度需要信任和深度沟通的行业。
某种层面来说,这一点跟培训行业的性质类似。
其次,就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利润不单纯的是给男女会员做相亲匹配,而是情感服务。
因为在实际相亲人群中,你会发现但凡是能出来相亲的群体,一定是某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
俩人能直接看对眼的情况并不多,要么你看上对方了,但是对方看不上你,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所以,对于相亲公司来说,只是单纯的给会员做匹配,不仅仅赚不到口碑,也更没有高利润,这种服务客单价最高也就能收到五六千。
那么相亲这个项目真正的利润点,是在于相亲以外的情感需求,或者说情感方面的增值服务。
具体点也就是,你看上了人家,但是人家没看上你,但是为什么女孩子看不上你,或者说男生看不上你?
看不上眼的情况,往往不是硬性条件问题,因为能够见面前,硬性条件都已经筛选过了,对方要求月薪一万,肯定不会找一个月入3000的去匹配,所以往往不是这方面问题。
大多数时候,相亲公司都会将问题归结于情感方面,例如聊天、穿衣着装或情商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并不会直接说是你的长相问题,因为这属于天生的硬伤,总不可能拉着你做医美去,所以情商高一点的说法,就是你不会跟女生聊天,穿衣着装也不行。
所以,很多相亲公司能把客单价做到上万,甚至起步上万,就因为里面包含了情感服务,这个情感服务是非标的,因人而异。
有个的真实案例,这个人还跟我是一个地方的,一个厨师,从小到大没牵过女孩子手,更没搂过女孩子腰,来到婚恋公司,几刀下去被割了差不多十万,仍然觉得自己花的钱超值。
没别的理由,就是情感、情绪上被满足了。
从收费角度来说没有具体的标准,也就是见人下菜碟,在收款以前,基本你口袋有多少钱,一个月赚多少花多少,消费习惯怎么样,红娘比你还了解你自己。
相亲公司的定价,也是遵循你口袋的消费能力而定,并不是你手里的存款多少,普遍的定价倍率是在月收入的1.5倍左右。
最后,相亲这个行业没有复购,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很少罢了,这个行业真正能赚的钱往往就是新客成交,然后想办法去升更高的客单。
那么,从流量上来说,做得成熟且具备规模的公司,会直接打付费流量,因为相亲这个行业在抖音属于禁入领域,所以有时候经常会被封号。
封号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内容涉及相亲、私域引流等方面问题,有时候也是来自于同行举报,以及用户举报。
有时候你的内容如果牵涉到一些人群敏感的神经,就会非常容易挨女拳的毒打,结果就是被封号。
为什么很多做纯线上相亲模式的人干不下去,核心还是在于流量不可持续,且封号的成本覆盖不了利润。
所以,从最后的结果来说,同城相亲这个项目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更多是来自于流量层面,因为相亲这个行业在抖音被禁入,也就没有什么现象级的ip瓜分掉大多数流量的情况出现。
那么也就是说,只要能做流量,这个项目就能赚钱,问题不过是多与少的事。
就这个相亲这个项目来说,从业务性质上跟网赚培训一样,没有复购,只能靠收人头卖高客单赚钱。
跟网赚行业不一样的是,情感的市场更大,且刚需。
就相亲市场来说,相亲的需求更多的是以结婚为目的得交友,这种需求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但最起码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整个同城相亲项目的业务模式也比较简单,也就是引流、销售、交付三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变量,核心还是在于流量和销售,因为本质上这还是个流量逻辑的生意。
为什么今年有很多人开始陆续转战同城业务,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平台性的线上项目变化太快,这时候很多人才发现真正能抗周期的生意往往是那些比较传统的行业。